比起新冠,春节假期这个传染病更得小心
这是「VTN健康美丽60秒」栏目
陪伴你的第204天
串亲戚、见好友,春节期间总少不了聚餐吃饭,哪怕一桌“小阴人”,也得提高警惕,小心胃癌的忠实小弟——幽门螺杆菌,它可是个一步小心就吃出来的传染病!


吃出来的传染病
感染幽门螺杆菌人数最多的国家,就是我国,感染率高达59%[1]。
比起“胃-口”、“粪-口”的传播方式,一起吃饭的“口-口”传播是感染幽门螺杆菌概率最大的途径,也是家庭内广泛传染的原因。

图源网络
不像新冠病毒,幽门螺杆菌对胃的攻击专一又长久。有数据显示[2],80%-90%的慢性胃炎患者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超过8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高于60%的胃溃疡都和幽门螺杆菌有关。
可怜的胃都快成幽门螺杆菌的家了,它用鞭毛穿过胃黏膜屏障,定居在黏液层,而本该被隔绝在外的胃酸就能漏进去,腐蚀胃壁[3]。
不仅如此,幽门螺杆菌还自带尿素酶,帮忙中和胃酸,但这只是说的好听,分解尿素的同时会产生氨和毒素,直接伤害胃壁,诱发胃黏膜炎症[4]。

图源网络
早期感染者几乎没什么症状,最多表现出食欲下降、胃部不适。
但幽门螺杆菌的不断侵袭,会让胃黏膜反复发炎,从浅表性胃炎发展成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这一步步都算癌前病变,直接拉高患胃癌的风险[5],这也是幽门螺杆菌被称为1类致癌因子的原因。

熟记七点再开餐
准备公勺公筷
幽门螺杆菌最爱用唾液传染更多人,用公勺公筷盛汤夹菜很有必要,尤其是出门在外的饭局,有些人感染了自己都不知道。

餐具定期消毒
高温消毒的确能杀死幽门螺杆菌,家用餐具可以定期消毒,用100℃的沸水煮30分钟[6],清除可能存在的幽门螺杆菌。
不要嘴对嘴喂饭
有小孩子的家庭要注意,很多家长习惯嘴对嘴给孩子喂饭,用舌头感知食物的温度,如果大人肠胃中有幽门螺杆菌,这样做就很容易传染给孩子。

图源网络
多吃洋葱或咖喱
洋葱和咖喱中都含有姜黄素,能加速胃粘膜上皮的再生和修复,强效抗炎,抑制过量胃酸的产生[7]。
食物含量不足的话,也可以直接摄入姜黄素补剂,Longvida®脂溶性姜黄素能解决食物中姜黄素吸收率低的问题,生物利用率是普通姜黄素的65-285倍。再配以MitoQ®分子,直达线粒体,修护胃黏膜屏障[8],一同抵抗胃部细胞的压力。

图源网络
饮用蜂蜜水
过年期间用蜂蜜水代替饮料和酒吧,营养又健康!尤其是富含独麦素(UMF)的麦卢卡蜂蜜,能停留在胃黏膜上,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入侵,UMF指数越高,抗菌效果就越明显[9]。
适当吃点辣
浓度大于10ug/ml的辣椒素可以抑制IL-8细胞的分泌,减少多余的胃酸,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10]。

图源网络
吃辣不宜多,微微出汗就该停止了,过分辛辣会刺激胃粘膜,降低胃部抵抗力,反而为幽门螺杆菌创造了新的条件。
少吃些生食
幽门螺杆菌总藏在生肉中,比如五分熟的牛排、生的日料,这些肉都没有经过高温煮熟,病菌未被完全消灭,就很可能随着食物潜入胃部,住在胃部黏液中。


不同人群应对措施[11]
时不时泛酸、腹痛或胀气,就可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可以做碳13或碳14检查,一呼气就知道自己有没有。

图源网络
18岁以下感染者
孩子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建议遵医嘱执行,一般没有明显症状的是观察随访,因为治疗过程中,药物对消化道刺激很大,会破坏本身的肠道菌群。
如果已经出现明显症状,则需要医生判断是否药物治疗。

18岁以上感染者
即便没有不适症状,体检时发现了也要立即根除,尽快治疗,以免造成胃炎。过了45岁,先做个内镜检查,再由医生决定如何进一步治疗。

四类特殊人群
❶ 消化道溃疡、胃食管反流患者,有胃粘膜淋巴瘤;
❷ 患有慢性胃炎,伴有消化不良的情况,存在粘膜萎缩、糜烂;
❸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
❹ 患有早期胃癌,大部分胃已被切除。
这四类人胃部免疫力过低,更要小心,一旦发现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需要即刻治疗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