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长点肉不用慌,微胖身材更有抗病优势
这是「VTN健康美丽60秒」栏目
陪伴你的第197天
人一生病就是拼体力、比免疫的时候。
你知道吗?相较于偏瘦的人,身上有点肉更抗病哦,至于怎么个胖法,往下看。


微胖身材更抗病
我们总认为胖了不好,除了审美问题,还有健康隐患,怕脂肪多了伤身体。但其实不管胖瘦,脂肪都有可能多,胖人多的往往是皮下脂肪,瘦人多的可能就是更危险的内脏脂肪。
内脏脂肪变多,腹部和胸部的空间就会减少,相关器官会承受不小的压力,还会引起新陈代谢紊乱,诱发多种疾病[1]。
所以内脏脂肪越少越好,但皮下脂肪可以囤一囤。

图源网络
有专家称[2],适当储存一些皮下脂肪,可以在病毒或细菌攻击时,有的消耗。因为人生病时,身体会先消耗皮下脂肪,再消耗蛋白质等物质,如果是非常瘦弱的人,很可能经不起疾病的冲击。
除了应对病毒的冲击,脂肪还为人体提供近30%的热量,还充当关节组织的“隔离层”,保护并固定心肺等器官。万一有个外力撞击,脂肪就是“缓冲层”,最大限度保护人体不受伤。

也有研究表明[3],80岁以上的老人胖一些,更有利于健康长寿。不过增重的时间也有限制,得让体重在70岁左右达标,否则想胖都胖不起来。
怎么把控好胖的尺度呢?首先看体质指数(BMI),BMI正常范围是18.5-24之间,24-28之间是超重,需要关注超重的是皮下脂肪还是内脏脂肪,超过28就是肥胖,可能是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同时超标,这种就要注意!

太胖风险大
有数据表明[4],肥胖人群因新冠住院的比例更大,是常人的3倍,死亡风险也更高。BMI超过28,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双高,危险也就来了。
内脏脂肪会促进PD-1的表达,阻碍T细胞发挥功能,久而久之,免疫T淋巴细胞变少,线粒体易发生应激反应,释放出炎症因子,导致肺活量储备变少,关键时候,免疫告急,肺容易第一个倒下[5]。

图源网络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肥胖人群可得动一动,哪怕是两分钟的步行,都能提高心率,降低血糖血脂。常坐办公室,每隔半小时就起身活动活动,踮踮脚、扩扩胸,改善健康状态。

日常养护营养
免疫防御帮手:NMN
NMN能降低ACE2受体的表达,减少病毒攻击人体细胞的成功率,在病菌潜伏期联合多种免疫细胞,增强免疫系统的战斗力[6]。

图源网络
免疫调节剂:维生素D
当免疫功能被抑制时,维生素D能增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能力,从而调节免疫力[7]。晒太阳就是补充维生素D最好的办法,在自家阳台或院子上晒一会,暖暖地待15分钟就好。

免疫物质基础:蛋白质
白细胞、T淋巴细胞、抗体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持续摄入,才能维持免疫细胞的修复和快速繁殖,增强抵抗力。饮食上可以参考“1+1、2+2吃法”,即1杯牛奶和1个鸡蛋,或者二两瘦肉配二两豆腐[8]。

图源网络
抗体合成助力剂:锌、B族维生素
锌和B族维生素都能助力蛋白质合成,以激活多种免疫细胞,提高免疫系统的工作效率。
贝类含锌量很高,生蚝可以达到71.2mg/百克。深绿色蔬菜往往富含维生素B9,三文鱼和坚果是维生素B6的主要来源[9]。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