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选,你希望脂肪长在哪里?可能很多人会说,当然是别人身上!因为大部分人都觉得脂肪不是好东西,最好可以避而远之。

 

但其实脂肪也有好坏之分,长对地方它就做好事,长错地方塔就做坏事。

 

图片

 

图片

不同部位区别

 

脂肪组织是人体结构的必需组成部分,主要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前脂肪细胞和免疫细胞等组成,根据存在部位不同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

 

好学生:皮下脂肪 

 

皮下脂肪主要分布在臀部、四肢等部位,尤其大腿粗(<60cm)的人有福了,相对大腿纤细的人,表现出更长寿、血糖、血脂、血压水平也更健康的共性[1]

 

因为长在这里的脂肪细胞具有体积小、数量多,胰岛素敏感性高,储存脂肪能力强,分泌脂联素和瘦素多、炎症因子少,代谢异常风险低等优点[2]

 

图片

图源网络

 

坏学生:内脏脂肪 

 

内脏脂肪主要存在于腹腔内,围绕着不同脏器,如肝脏、肾脏、心脏、肠等。

 

与皮下脂肪不同,内脏脂肪则具有细胞体积较大,血管神经更丰富,胰岛素敏感性差,分泌脂联素少、炎症因子多等特征,相对而言也更易出现胰岛素抵抗,代谢异常风险更高[3]

 

图片

图源网络

 

研究发现,内脏脂肪跟心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关联[4]

 

同样是脂肪,为什么所处位置不同,差别就这么大呢?往下看。

 

图片

脂肪的动态分泌

 

很多人都以为脂肪就是一个能量储存器官,其实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发现脂肪组织能发分泌600多种生物活性分子[5],统称为脂肪细胞因子。

 

由此可见,脂肪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且是一个高度动态的分泌器官。因为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随着机体能量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图片

图源网络

 

在摄入能量过剩时,脂肪细胞因子的分泌会失衡,好的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减少,比如脂联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神经调节蛋白4等[6]

 

坏的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增多,比如内脂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抵抗素等[7]

 

图片

图源网络

 

相比皮下脂肪,内脏脂肪恰恰是能量过剩(肥胖)的信号。过剩的能量溢出,随着血液循环到达非脂肪组织,比如肝脏、骨骼肌、胰腺、心脏、血管等,引起脂肪异位沉积。导致脂肪肝、慢性肾病、动脉硬化等一系列慢性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脂肪在不同位置性质截然不同。

 

图片

脂肪没长对怎么办

 

道理都懂了,没有梨型身材的先天优势怎么办,苹果型身材还有救吗?脂肪没长对位置还能改吗?答案是能,抓住下面两个要点就行。

 

重新调整脂肪分配 

 

· 运动

 

做一些减脂的有氧运动,摆脱多余的内脏脂肪。

 

以每周150-200min的中强度运动为标准,同时搭配每周1-2次的力量或抗阻训练,增强下肢及全身肌肉含量。

 

肌肉量上来了,整体消耗的热量会更多,也可以避免能量过剩堆积在内脏。

 

图片

 

· 补充塑形营养:OKG、BHB、myHMB®

 

OKG是机体能量循环的重要成分,能在循环过程中调节脂质周转,抑制脂肪生成,从而降低脂肪过剩导致的异位沉积[8]

 

作为肝脏必备的酮体,BHB能调节代谢,提升脂质的代谢速率,脂肪肝患者和腹部患者尤为缺少。而且BHB还能减少饥饿激素的释放,降低人的食欲,从源头控制脂肪摄入过量[9]

 

myHMB®能促进肌肉生长,改善肌肉质量,有效改善体脂率,加速基础代谢,消耗更多囤积脂肪[10]

 

图片

 

保护血管不受脂肪侵袭 

 

· 鼠李聚糖硫酸盐

 

能修复血管内皮糖萼“保护层”,帮助管壁生成多糖保护结构,维持正常的血管收缩和舒张,避免因脂肪异位沉积而引发的高血压问题,保持血液循环通畅[11]

 

图片

 

· Hydrocurc®专利姜黄素

 

姜黄素能减少血管的氧化应激反应,尤其是Hydrocurc®专利姜黄素,其生物利用率远超普通姜黄素,能更有效的强韧血管内皮细胞[12],减少脂肪沉积在血管壁。

 

· L-瓜氨酸&维生素K2

 

二者协同作用,可以维持血管舒张,支持输送养分[13]抵御脂肪沉积对血管的伤害

 

[1]Jayedi A, Soltani S, Zargar MS, Khan TA, Shab-Bidar S. Central fatness and risk of all cause mortal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72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BMJ. 2020 Sep 23;370:m3324. doi: 10.1136/bmj.m3324. PMID: 32967840; PMCID: PMC7509947.

Snijder MB, Dekker JM, Visser M et al (2004) Trunk fat and leg fat have independent and opposite associations with fasting and postload glucose levels: the Hoorn study. Diabetes Care 27:372–377

Van Pelt RE, Evans EM, Schechtman KB, Ehsani AA, Kohrt WM (2002) Contributions of total and regional fat mass to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older women. 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 282:E1023–E1028

Fatter legs linked to reduced risk of high blood pressure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hi J, Yang Z, Niu Y, Zhang W, Lin N, Li X, Zhang H, Gu H, Wen J, Ning G, Qin L, Su Q. Large thigh circumferenc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blood pressure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individuals: a community-based study. Endocr Connect. 2020 Apr;9(4):271-278. doi: 10.1530/EC-19-0539. PMID: 32247281; PMCID: PMC7159266.

[2][3][5][6][7]龚凤英 胡雯婧.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14(12) : 1469-1474.

[4]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刘暴教授研究团队.

[8]《Aging Cell》.

[9]《Nutrients》.

[10]《Genes and Nutrition》.

[11]《FASEB Journal》.美国.

[12]张英.姜黄素的药理作用与载体研究进展.

[13]方瑞斌,雷泽,刘忠厚.维生素K2与骨健康[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02):191-198.

*以上内容仅做科普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