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痛到底痛哪里?一张腹部器官九宫格对着看
生活中总会遇到几次肚子痛,大多都是痛一会儿就好了,这种肚子痛需要管吗?今天就带你了解下肚子痛到底是痛哪里,对应的不同器官不同病症搞清楚,自然就知道管不管了。

图源网络

肚子痛的各种可能[1]
右上腹
右上腹主要对应肝和胆,这个位置痛可能指向胆结石、胆囊炎、肝炎、肝脓肿、肝癌等。
如果是一阵阵绞痛,可能是胆结石引起的胆囊收缩导致疼痛,绞痛发作通常持续时间短,一般在饭后半小时左右发作。
但如果并发胆囊炎,阵痛会变成右侧腹部持续性疼痛、甚至延伸到背部。

图源网络
肝脏是个“哑巴器官”,一般不会喊疼,但如果病到一定程度,肝表面的包膜就会被撑大而出现痛感,一般是持续疼痛,甚至没法站直。
上腹
主要分布的是器官是胃和十二指肠,如果出现疼痛可能是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疼痛反复发作,进食前后都会出现,常伴随胀气、反酸、恶心等症状,可能是胃炎。如果在两餐之间出现,到下餐进食后缓解,则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

还有一种是胃溃疡,一般在饭后1小时内出现疼痛,然后逐渐缓解,下次进食后又会出现。
左上腹
主要分布了胃、胰腺和脾脏,按照上面的胃部疼痛特征排除后,较常见的就是胰腺炎。
胰腺炎一般是持续性轻度或剧烈疼痛,可能会延伸到背部,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吃的比较油腻高脂,或抽烟喝酒后疼痛会加剧。

图源网络
左右侧腹
肾脏、输尿管、升降结肠都在这里,出现持续疼痛比较常见的病症为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
腰腹部突发性疼痛甚至绞痛,沿输尿管蔓延,伴随血尿、恶心、呕吐、腹胀等,可能是肾结石。由于输尿管结石一般是因肾结石下降排入输尿管引起,所以症状上也相似。

图源网络
中腹
脐周为小肠集中分布地,这里疼痛可能是急性肠炎、肠梗阻等。
急性肠炎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绞痛,腹泻,伴随恶心呕吐、发热等。肠梗阻的不同之处是不会腹泻,反而会便秘、腹部胀气、食欲减退等。

左右下腹
左右下腹分布的器官较多,包括阑尾、部分结肠、输尿管、卵巢等,这里疼痛一般指向阑尾炎和生殖器炎症。
右下腹疼痛持续几小时甚至更久,或者先在右上腹,逐渐转移到右下腹,阵发性加剧,都有可能是阑尾炎。

图源网络
左右下腹持续性疼痛,常在活动或性生活后加剧,伴随阴道分泌物增多,可能是附件炎(附件指卵巢和输卵管)。
下腹
下腹主要涉及子宫、盆腔、前列腺、尿道、膀胱等,常见疼痛类型为盆腔炎和前列腺炎。
盆腔炎通常为下腹持续性疼痛,且在性交、活动后加重,伴随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常阴道出血,包括性交期间、性交后或月经周期之间的出血等。

图源网络
男性下腹突发急性疼痛,且伴随尿频、尿急、尿不尽等异常排尿症状,可能是前列腺炎。

经常肚子痛要注意
及时就医
肚子痛的类型很多,如果突发肚子痛且不缓解,或已知的历史慢性病症发作导致肚子痛,还伴随其他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饮食生活方式调整
很多肚子痛都是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不佳导致的,尤其是涉及到消化系统的,肠、胃、脾、胰、胆等,饮食不规律,加上重油重糖重盐,爱吃高脂肪高热量都会导致体内炎症累积。
再加上长期熬夜,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等,代谢系统(如肝肾)运作不畅,受炎症干扰越来越大,各种慢性病随之出现,引起肚子痛。

图源网络
所以不管是医生还是营养师都强调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来逆转慢性炎症,药物只是在病症发作时缓解身体不适症状的,不能彻底根治慢性病。
根据《2022中国膳食指南》,饮食遵循少油少盐,三餐规律进食,保证食物种类丰富,蔬菜、水果、肉蛋奶、谷物、豆类都要有,合理搭配,确保营养全面均衡。

生活习惯方面除了运动和睡眠是必备要素,情绪管理也是重中之重,负面情绪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肝、胃、肠、卵巢等众多器官疾病都跟坏情绪直接相关。
免疫防线巩固
从上面肚子痛指向的各种疾病类型可以发现,大多都是炎症。
急性阑尾炎、胰腺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肝炎、附件炎等,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点:身体免疫基础薄弱,易受炎症侵袭。所以巩固免疫防线是根源。
· 姜黄素
姜黄素是天然的抗炎、抗氧化剂,可以通过抑制细胞DNA转录的蛋白质复合物,来降低体内各处的慢性炎症水平[2]。

· 免疫球蛋白Muno-lgY™
Muno-lgY™是提取自天然卵黄的免疫球蛋白成分,能帮助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发炎细胞,通过源头提高免疫功能,来抵御体内炎症的发生发展[3]。
· Quercefit™槲皮素
Quercefit™槲皮素是一种专利成分,比普通槲皮素生物利用率高20倍,能调节免疫细胞信息通路,帮助抑制促炎因子,增强抵抗力[4]。

图源网络
· 非瑟酮
非瑟酮天然存在于果蔬中,我们日常吃的草莓、黄瓜中都有,但受限于含量,推荐补剂摄入。
非瑟酮不仅具有抗氧化活性,还能提高细胞内抗氧化剂水平,帮助发炎的细胞自噬,避免影响健康细胞变为发炎细胞,降低体内炎症水平,从细胞源头提升免疫[5]。